微差压计在制药企业洁净区差压测试
药品质量的安全性与稳定性,始终以生产环境的绝对可控为前提。在制药生产体系中,洁净区作为药品(尤其是无菌药品、高活性药品)制备的核心空间,其空气洁净度、气流定向性及压力平衡状态,是规避粉尘、微生物交叉污染风险的关键防线。一旦洁净区与非洁净区、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出现压力失衡,不仅会打破预设的气流流向,更可能导致污染物侵入生产核心区域,直接威胁药品质量安全。
微压差计成为维系洁净区环境稳定的核心监测设备——它通过精准量化不同区域的微小压力差值,将“高洁净级别区域向低洁净级别区域定向送风”这一防控逻辑,转化为可实时监测、数据化呈现的客观指标。无论是验证洁净区与外界的压力屏障是否有效,还是确保生物安全柜、称量室等关键设备的负压防护达标
一、核心应用场景 微压差计在药厂的使用集中于洁净区环境控制,具体场景如下:
监测区域 监测目的 典型压差要求(参考标准) 洁净区vs非洁净区 防止非洁净区的粉尘、微生物进入洁净区,避免原料 / 产品污染 洁净区压力高于非洁净区 ≥10Pa 高洁净级vs低洁净级 例如:A 级(无菌操作区)→ B 级(无菌背景区)→ C 级→ D 级,确保气流定向流动 相邻级别洁净区压差 ≥10Pa 洁净区内部(如房间、走廊) 避免同一洁净级别内局部区域(如操作间与走廊)出现气流紊乱,防止局部污染扩散 操作间压力略高于走廊(5-10Pa) 特殊设备内外 1. 生物安全柜 / 隔离器:防止柜内有害微生物泄漏(负压); 2. 称量室 / 除尘间:防止粉尘扩散(负压,低于相邻洁净区 10-15Pa) 设备内部压力低于外部 ≥10Pa 回风/排风系统 监测空调系统送风量、回风量平衡,确保洁净区压力稳定(避免正压过高导致门难开,或负压导致污染侵入) 依据空调系统设计参数,无固定值 二、采样点选择 遵循 “气流定向性” 原则:监测不同区域压差时,采样点需设置在气流关键路径上,例如: 1、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:采样点选在两者相邻的墙体(如传递窗附近)、门框外侧,距地面1.2-1.5m(与人呼吸带高度一致),且避开风口、门窗缝隙直射处(避免气流扰动影响读数)。 2、不同级别洁净区(如B级与C级):采样点设在两个区域的连通走廊或缓冲区,确保两个采样口分别处于高级别区和低级别区,且无遮挡。 3、关键设备(生物安全柜):需同时监测“柜内与洁净区环境”“柜内与外界大气”的压差,采样口一个置于柜内工作区中央,一个置于柜外同侧环境(距柜体30cm内)。 4、避免 “死角采样”:不选择墙角、设备后方等气流停滞区域,确保采样点能真实反映区域间的压力差。
三、参照标准及操作步骤 微压差计的使用参照国内 GMP 规范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2010年修订)》 1、人员防护:进入洁净区前,操作人员需按对应区域洁净级别穿戴防护装备(如无菌服、无菌手套、口罩),避免人体毛发、皮屑污染仪器或采样管。 2、采样管连接:将两根采样管分别插入仪器的 “高压端(+)” 和 “低压端(-)”,根据监测需求确定方向(如测洁净区(高)与非洁净区(低)压差时,“+” 接洁净区采样管,“-” 接非洁净区采样管),连接后轻拉采样管确认无脱落。 3、读数时机:将采样管末端置于采样点后,等待 3-5 秒(待仪器读数稳定,数值不再波动),再记录数据,避免因气流未稳定导致读数偏差。 4、多次平行测量:同一采样点需连续测量2-3次,若数据偏差≤±1Pa(具体允差根据企业 SOP 确定)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;若偏差过大,需检查采样管密封性、仪器零点,排除干扰后重新测量。
|